留学攻略
【全面解析】日本留学生就职流程
日期:2025-10-20浏览次数:582
选择去日本留学,大部分学生会考虑在日本工作定居,或是工作几年后再回国。
但日本的就职体系不同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,采用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,称之为「就職活動」,作为外国人,因社会文化不同对此往往缺乏了解,继而产生很多误区。
在这里,我们就如何在日本就职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解析——
·日本企业真的可以躺平到老吗?
·就职活动怎么参加?文科生真的不好找工作吗?
·招聘留学生时更重视出身校、专业还是日语? 文章中都能找到答案!
1、雇佣制度
日本企业的雇佣形态分为:「正社员」、「契约社员」和「派遣社员」;
「正社员」
是日本传统主流雇佣形态,和企业签署无限期雇佣契约,和企业共同发展,有点类似于国内的事业编,特点是「终身雇佣」和「年功序列」——
「终身雇佣」的意思是从刚毕业进入公司一直干到退休,不用担心中途被裁员解雇;
「年功序列」的意思是伴随着工作年份和年龄的增长,逐年增加薪酬,年龄越大工资越高;
「契约社员」
和企业签订一定期间的雇佣契约,期满后决定是否继续雇佣关系。企业的灵活性增加,但员工的收入和保障性下降。
「派遣社员」
类似于国内的劳务派遣,本质上不属于参与工作这家企业的员工,而是作为和派遣公司签订工作契约,作为派遣公司的员工,派到该公司的岗位上。因此工作场所会经常变化,收入也会有较大波动。
日本企业的采用形态分为:「综合职」、「一般职」和「技术职」;
「综合职」
类似于国内的管培生、储备干部。
日本企业招聘正社员最主流的用人制度,日文叫做:「メンバーシップ型雇用」,雇佣阶段并不会明确未来担任哪个岗位的工作,入职后也不会马上承担工作任务,而是要经历为期长达半年至一年的长期轮岗培训——OJT(On-the-Job Training)、社内研修,再结合这期间的表现、对各个岗位的适应度以及员工自身意愿来分配职务。
这种形式的采用形态,在招聘阶段会冠以「综合职」的名称,未来晋升空间大,也是企业最看重的后备人才。
「一般职」
类似于国内的一般文职类岗位。
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性,工作内容多且杂,上升空间小。
「技术职」
往往是理工科专业,具备较强的专业性,和文科专业的雇佣形式不同,通常会采用「ジョブ型雇用」的方式——明确担任哪个岗位的工作,并在应聘阶段通过考试着重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这方面的专业能力。入职后也会根据工作能力调整待遇,如果无法继续担任工作内容也会面临被解雇的风险。
2、企业文化
「终身雇佣」
从刚毕业进入公司一直干到退休,不用担心中途被裁员解雇;
「年功序列」
伴随着工作年份和年龄的增长,逐年增加薪酬,年龄越大工资越高;
「研修制度」
新员工入职后并不会马上担任具体岗位,而是要先经历长时间培训,称之为「研修」,不同公司和岗位会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,包括:
OJT(On-the-Job Training):实际岗位培训、由前辈和上司带领参与实际业务工作;
集合研修:同期新员工全员参加的,持续数日乃至数周的集中培训;
Off-JT(Off-the-Job Training):岗位外培训、主要学习岗位相关的业内知识;
メンター制度:类似于国内的老带新,点对点的新人指导制度。
「時間厳守」
日本企业对准时要求很高,不光是公司内部上下班、会议要求准时,去其他公司拜访也要提前约定时间并准时到达。所以需要养成提前规划、留出富裕时间的习惯。
「チームワークと協調性」
简单来说就是强调团队合作,中国也有,但之所以单列一条是因为日本企业对这方面格外看重。举个例子:国内的IT程序员通常都是分配好任务后各干各的、由直属领导分配工作管理进度,但在日本即便是做IT工作也要每天开组会交流各自的工作情况,以至于现在国内程序员想去日本干IT都需要有日语N1才行,比起技术类说,更看重能否顺利沟通。
「報告・連絡・相談(ホウレンソウ)」
日语中ホウレンソウ是菠菜的意思,但在日本企业文化中,取報告・連絡・相談三个单词的首音节,组成了日本企业工作中最重视的工作方式——
報告:工作进度及结果要向上司以及相关方报告;
連絡:实时共享工作进度和相关情报,保证工作透明化;
相談:遇到可能会发生的问题,避免自己判断决定,要和上司以及同事商量寻求建议。
「就職活動」
多数企业会通过就职活动招聘新员工,最重要一个特征是:在毕业前一年就要参加就职活动,而并非快毕业时才去找工作。
就职活动是日本独特的招聘方式,在日本社会占据主流地位,大部分日本企业会通过就职活动招聘新人。所以如果打算在日本工作,不参与就职活动,选择就会大大受限。
就职活动的特点包括:
「新卒採用」应届生在日本叫做「新卒」,而大部分企业的就职活动只针对应届生,非应届生的话,想找工作会困难很多;「四月入社」
我国大学大多9月入学、6月毕业,但日本大学通常4月入学、3月毕业,所以日本企业的入职时间一般固定在4月份;
「採用試験」
应聘过程中需要参加考试,有的公司只有面试、但也有非常多的工作还有笔试,笔试通常包括适性检查(能力、性格、综合)、一般常识试验(语数外、社会时事问题)、小论文,面试往往会持续数轮、包括群面和个面;
「就职日程固定」
日本的就职活动持续时间很长,通常会在毕业前一年的3月1日开始,持续到毕业那一年的1-3月份,时间漫长,大部分企业都遵循固定的时间节点,所以一定要明确就职日历,避免错过了整个就职活动。
「准备阶段」→「发出意向(エントリー)」→「参加企业说明会」→「制作并提交履历书」→「笔试」→「面试」→「内定」→「决定最终去向」→「更新在留资格和签证」
1、准备阶段
准备阶段主要从4个方面出发:
1、自我分析三要素→「回忆过去」「展望未来」「和日本的羁绊」回忆过去,就是结合过往经历,体现自身长处短处、专业能力、兴趣、价值观;
展望未来,就是做未来3年、5年、10年、20年乃至30年的人生设计和工作目标;
和日本的羁绊,要从过去留学和未来工作两方面,展现自己为什么选择日本。
2、行业、企业及职位研究
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、了解该行业企业、确定应聘的职位,从而明确目标方向。
尤其所学是一般文科类专业的话,选择范围很广,需要结合自身目标,需要在事务系、管理系、企划系、营业系等几个大的方向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。
推荐两个可供参考的网站:
厚生労働省職業安定局
https://www.hellowork.mhlw.go.jp/index.html
JETRO(日本贸易振兴机构)高度外国人人材推进
https://www.jetro.go.jp/hrportal/
3、OB/OG访问
OB/OG源于英式英语中的Old boy和Old girl,指毕业于同一所学校的往届前辈。
在日本公司中,非常重视校友的联系,尤其是久负盛名颇有历史的大学,日本社会有一个大家都默认的事实,就是与毕业校友联系密切的大学,在就业方面会更有优势。
换句话说就是,应届毕业生与OB、OG联系密切,就更容易获得企业就职信息,在求职时更有优势。
很多大学校方都提供OB/OG资源,可以尝试好好利用这些资源。
4、实习(インターンシップ)或参加就职塾
实习往往是学生迈向社会人的重要过渡阶段,日本社会的实习时间不会太长,通常在5天到2个月不等。
就职塾是一种面向如何找工作的培训班,主要教授敬语、书面语、服装礼仪、电话及邮件、面试礼仪等课程,帮助留学生更快融入日本社会。
2、应聘初期
第一步,「发出意向(エントリー)」
简单来说,就是明确复数的目标,筛选并确定这次要应聘的公司。
介绍几个日本常用的招聘网站:
あさがくナビ:https://www.gakujo.ne.jp/
就職ウォーカー:https://www.s-walker.net/
ダイヤモンド就活ナビ:https://www.shukatsu.jp/
キャリタス就活:https://job.career-tasu.jp/
リクナビ:https://job.rikunabi.com/
第二步,「参加企业说明会」
通过第一步确定目标公司后,浏览公司官网,参加相关说明会;所在的学校以及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组织多家企业的说明会,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性参加。
说明会对于应聘结果没有实质性作用,但可以提前了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。
第三步,「制作并提交履历书」
类似于国内的简历,其中「志望动机」和「自己介绍」这两项非常重要。
有的企业还会提出一些特别的问题,结合自身经营方向让应聘者作答,比如说某家食品企业会有这样一道问题——请用400字说明您的自身性格和哪种食物相似?(あなたの性格を食べ物にたとえて400 文字で教えてください。)
需要注意的是,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专用履历书格式,不能自由发挥。
3、应聘中后期
Ⅰ「笔试」
主要包括三方面——「适性检查」、「一般常识试验」、「作文或小论文」
「适性检查」主要考察应聘者能力、性格、语言条件等方面,有固定的考察方向和习题集,可以提前适应练习;
「一般常识试验」主要考察国語、数学、社会、理科、英語、スポーツ、時事問題等基础知识,建议提前了解最近的新闻;
「作文或小论文」主要考察日语写作能力、伦理思维和逻辑能力。
Ⅱ「面试」
日本企业通常要进行至少两轮的面试,包括团体面试和个人面试,通常每一轮面试后都会给出能否进入下一轮的结果,每过一关录取率都会大幅增加。
面试内容和礼仪需要有针对性的准备并长期练习,外国人更是如此,日本企业招聘外国人一般也喜欢招“像日本人的外国人”。
Ⅲ「内定」
「内定」意味着这次应聘的成功,企业给出内定原则上不会反悔,只要等到毕业后就能无缝衔接顺利入职。
往往会有拿到数家企业内定的情况,在最终截止期限之前,选择决定要去的企业,辞退其他企业,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用电话通知的方式辞退其他企业的内定,而并非只发个邮件了事。
如果迟迟未能拿到内定,可以保持努力接着找下去,理论上直到2月底3月初都有应聘成功的可能性。
作为留学生,如果在毕业季当年未能顺利找到工作,可以以找工作为理由,延长两次半年总计一年的在留资格,在日本当地继续找一年的工作。
Ⅳ「更新在留资格和签证」
介绍一下从内定到入社的具体流程:
内定通知→提交契约书和承诺书(并不是签合同)→确定入社意愿→变更在留资格→入社
需要注意的是,拿到内定通知后,只有提交了契约书和承诺书,内定才是有效的。但并不意味着就不能继续应聘其他企业,只要保证能够及时辞退、把岗位名额空出来,是没有任何影响的。
确定最终要去的公司后,提交入社意愿,更新在留资格和签证,毕业入社工作。